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,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,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。”7月6日,我有幸加入“千万工程”探寻实践团,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和鲁家村开展实地调研,探寻“千万工程”实施二十年来,安吉县乡村从“穷山沟”到“绿富美”的发展密码。在宁静的土地上,我静听着时代的涛声,见证了创新的浪潮如何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新的生机。
走访乡村,探发展风貌。跟随实践团分别走访余村和鲁家村,我惊奇地发现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的“脏乱差”,现在的村庄可谓是“绿富美”。走进余村,整个村庄风景宜人,之前发展“石头经济”产生的废水、废气、废渣早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青山环绕、绿水潺潺,在绿色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。如今的余村,已成为生态环境优美、产业结构多元,青山环绕,漫山翠竹,小溪潺潺,鸟语花香的美丽乡村。走进鲁家村,同样干净整洁、环境优美,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层见叠出,之前以外出务工和从事传统种养业为主的贫困小乡村,积极探索转型,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建设,大力培育家庭农场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创立了“田园鲁家”旅游景区,已由先前的贫困小乡村转变为宜居宜业的生态旅游景区。
实地调研,明发展历程。广大村民作为乡村发展的亲身参与者和实际见证者,对于“千万工程”的实施成效最有发言权。通过寻访教育馆,实地走访调研,我从当地村民口中了解到:曾经的余村和鲁家村都还是发展落后的贫困村,全村齐心协力,从整治环境问题开始,到好风景逐渐招来好投资,实现了乡村发展的蜕变。余村作为“两山”理念的诞生地,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,余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群高举“两山”旗,坚定“两山”路,通过大念“山水经”,整合村域资源,建设产业余村;协同推进生态经济,建设生态余村;激活绿色发展潜力,建设美丽余村;注重文化积淀,建设文化余村。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张蓝图绘到底,使得昔日的余村旧貌换了新颜。正如余村老书记所言,余村自从摒弃“石头经济”的老路子,告别了“秃头光”的山、远离了“酱油汤”的水,迎来了富美村庄的华丽转身。而鲁家村同样如此,在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的带领下,以“两山”理论为指引,通过盘活乡村资源,奠定产业基础;依托家庭农场,发展特色产业;市场化运作,形成产业联盟;品牌化经营,加强三产融合。以18家各具特色农场为载体,探索形成了以“公司+村+家庭农场”为经营模式的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创新之路,最终实现了落后村到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华丽蜕变。
总结经验,研发展之道。通过实地走访、面对面访谈等多种形式,总结“千万工程”实施二十年乡村蝶变的成功经验。我深刻认识到,因地制宜、顺势而为,积极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是两村飞速发展的“不二法宝”。两村蜕变不仅是村干部和群众二十年来的共同努力结果,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,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结果。“千万工程”久久为功、扎实推进,造就浙江万千美丽乡村,幸福万千农民群众,成效显著、影响深远。不仅绘画出了现代版的“富春山居图”,更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。我们要深入总结“千万工程”的成功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。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持续加强党建引领。政府是乡村治理的领导者,而村民则是乡村治理的主体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推进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,发挥村民主体作用。建设美丽乡村,需要真正立足于群众,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,并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聪明才智。三是践行新发展理念,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。在未来新时代新征程上,要持之以恒践行新发展理念,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、发展和环保、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,实现农业生产、农村建设、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。四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任接着一任干。未来踏上新征程,建设美丽乡村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要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历史担当,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。
百倍其功,终必有成。通过此次实地调研,我深刻认识到余村和鲁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,离不开“千万工程”政策的有效实施。在感知新农村发展的巨大变革中,坚定了我投身农村、服务农村的远大志向。未来,我将把广袤土地当作实践课堂,以“乘风破浪心不惧”的气魄和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”的勇气,在实践中用呼吸感受时代脉搏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努力将小我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大局之中,让青春在实践中行稳致远。
(作者:周彩鑫 指导老师:刘裕章)